"瓷痴"梅红玲 引领龙泉青瓷走上绿色发展之路

在龙泉青瓷界,爱玩弄泥巴的女子尚不多见,科班出身的女子更是少之又少。梅红玲出身在一个“青瓷世家”,从小就喜欢玩泥巴,对青瓷可谓情有独钟,在龙泉青瓷界有“瓷痴”的雅号。

潜心传承技艺

梅红玲的祖父梅福太是龙泉近代著名的青瓷专家和陶瓷实业家,父亲梅云平曾担任龙泉市国营瓷厂总厂厂长。从小在瓷土堆里长大的梅红玲,对龙泉青瓷有一种不解的情结,传承好龙泉青瓷传统技艺,发扬光大青瓷文化,是她一贯的志向。1991年她从河北轻工业学校(现河北理工学院)陶瓷美术专业毕业后,先后被分配到原龙泉艺术瓷厂、龙泉青瓷艺术研究所工作。1999年单位倒闭后,梅红玲毅然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始创业,创办了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。刚开始创业时,梅红玲历尽艰难,但她沿着“继承传统,发扬创新”的道路,潜心青瓷新产品的研究、开发和制作。为了提高创作设计水平,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和各类全国性会展,与其他门类的陶瓷同行切磋技艺,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。经过近20年的努力,梅红玲设计制作的产品与陶瓷作品深受专家的好评和消费者喜爱,公司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,作品荣获国内、国际30多个奖项,其中作品《十八罗汉》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。

在潜心传承好龙泉青瓷传统技艺的同时,梅红玲还毫不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,2005——2007年她在市中职校创办陶瓷专业,放下自己创业的时间,承包教学基地并亲自任教,培养了一大批龙泉青瓷的接班人。

致力为企业做大产业

产业化发展一直是龙泉青瓷的短腿,跟国内其他瓷产区相比,产业规模偏小,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很低,找出龙泉青瓷发展的突破点梅红玲一直在竭思尽虑的问题。她结合自己系统性的思考,研究撰写了《做大做强龙泉青瓷的几点思考》、《中兴青瓷十点建议》等论文,从宏观上清晰地梳理出青瓷行业的发展思路,并率先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。梅红玲从两个方向上突破青瓷市场规模:一是实现龙泉青瓷日用化,把艺术品当成餐具、居家用品,打开大众消费市场;二是规模化生产青瓷包装瓷,以酒瓶为重点,扩大青瓷产业规模。

在日用瓷方面,梅红玲针对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取向,按照客户要求,用青瓷造型、装饰、釉色等艺术形式,设计出独特的日用青瓷产品,她研制生产的日用青瓷引起美国、韩国客户的浓厚兴趣,并批量销往国外。

在包装瓷方面,梅红玲将青瓷文化与酒文化巧妙结合,为国内大型酒类生产企业设计研制高档青瓷酒瓶。她设计开发出的品种多样、典雅大方的青瓷酒瓶,深受客户的青睐。目前,已有60余款各式各样的青瓷酒瓶已被剑南春、洋河大曲、古井贡、古越龙山、女儿红、杜康西凤酒等多家名酒企业长期采用,新瓶装旧酒,迎合了酒类市场的特殊需求,产业规模快速扩大,目前青瓷酒瓶已达到企业总产值的80%。

现在,天丰陶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青瓷制造厂之一,也是目前全市青瓷品种最齐全、最大的私营青瓷企业。